>  > 生活 > 百科 >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来源: 作者:runsly 时间:09-03 手机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出自宋代晏几道的《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意思是“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鉴赏: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相关推荐: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标签:

声明:《“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是如何白话文解说?》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