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 > 百科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来源: 作者:runsly 时间:09-02 手机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意思是“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亮的镜子,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诗人,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如何把四种景象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呢?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尽”字则道出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 “入”字则有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水冲击荒原的力量,也并发出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行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千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美丽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千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相关推荐: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五月渔郎相忆否”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标签:

声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白话文解说?》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