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结构调整的阵痛还未结束。新常态下,资本市场起起落落,房地产市场回暖加快,百姓理财生活日趋丰富,在希冀获得高收益的同时,风险也时刻与我们同行。回顾2015年发生的影响投资理财的大事,或许有助于我们在新的一年中更好地轻装前行,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下面盘点2015年中国理财市场十大新闻。
1、经济增速放缓 CPI进入1时代
2015年中国经济由过去高速增长换挡至中高速,7.0%、7.0%、6.9%——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逐步回落。经济增速回落,一方面源于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潜在增长率趋于下行;另一方面也有内生主动调整的因素。面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加强供应侧的改革,使我国经济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
物价稳是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自年初起,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连续位于2%以下的区间内,8月份攀升至2.0%的年内高点,此后有所回调。前11个月CPI上涨1.4%。年内工业生产领域持续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截至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连续45个月下降。其中,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还是成品油价格。石油价格2015年已经累计下滑了三分之一,距离10年前的最低价33.2美元每桶只有一步之遥,油价的下跌给国内开车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尽管CPI已经进入了1时代,但由于蔬菜、猪肉等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老百姓对通胀的直接感受依然强烈。
2、央行5次降息 固定收益产品收益下降
在实体经济表现不佳的大环境下,降息已经成为了决策层的常规手段。经过一年5次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至4.35%,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1.5%。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是根据整体物价的变化,保持合理的实际利率水平,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受降息影响,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幅度下调,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低于5%,部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跌破4%;“宝宝”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回落至3%附近。但降息还是为贷款买房人带来了实质利好,还款压力有所减轻。
值得留意的是,降息之后,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3、房地产政策调整 鼓励买房去库存
2015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包括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公积金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房地产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11月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30049元每平方米,环比上涨11.5%,同比上涨28.0%,成交价格再创新高。相比一线城市的火爆,很多三四线城市楼市仍然陷于艰难的去库存之中。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会议同时明确指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低商品房价格。
4、A股大起大落 证券市场刮起反腐风暴
2015年A股市场从疯狂到绝望。3月开始出现罕见的逼空式上涨,从年初至6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近60%,同期千股涨停屡见不鲜。然而,当沪指创出5178.18点后,市场泡沫破裂,出现蹦极式下跌,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又让投资者受伤不浅。
市场大震荡之后,值得反思的是市场对杠杆的管理。成也杠杆,败也杠杆。据统计,2015年5月20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并于6月18日创下两融余额的历史最高纪录2.27万亿元。在这之后一路向下,9月2日跌破1万亿元,2个多月的去杠杆过程导致了A股历史上最惨烈的下跌。
面对下跌,管理层先后打出多张牌,包括暂缓IPO发行等。但最震撼的是公安部与证监会联手调查恶意卖空行为。“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私募一哥”徐翔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券商老大中信证券的多位高管也被带走协助调查。同时,被称为“发审皇帝”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落马,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被查等等。证券市场刮起了反腐风暴。
与此同时,新三板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国务院正式提出建立战略新兴板,注册制等新的政策也呼之欲出。
5、政策全面放开 消费升级为二孩时代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决议中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12月2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生二孩可以延长产假假期,三胎超生仍要罚款,社会抚养费规定没变。
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下,叠加上世纪8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到了二代的生育高峰,未来几年中国将迎来婴儿潮,以往三口之家的生活和消费即将进入二孩时代,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准备养育二孩的家庭来说,调整家庭的收支比例、资产配置比例、购房计划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6、汇率波动加大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人民币汇率会成为2015年宏观经济的关键词。8月份之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很有规律,波动率大概维持在2.5%左右。“8.11”汇改之后,人民币经过快速贬值后,结束了2005年以来汇率单向波动,从此汇率让市场决定。
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国民可以在全球方便使用人民币,不过人民币 “入篮”,将使人民币汇率涨涨跌跌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对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4746,比年初贬值近4.43%。
7、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 P2P风险高发
2015年,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大潮席卷全国,其中,宜人贷成为首个在美上市P2P网贷。
不过,P2P平台发展虽快,但暴露出的风险也最大。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5170.39亿元,同比增加3532.64亿元,增长215.70%。交易量剧增的背后,风险也在引爆。1月底,里外贷、盛融在线先后爆雷,拉开了2015年P2P问题平台序幕。临近年末,e租宝出事,使得P2P风险放大。e租宝之后,大大集团接棒引爆。截至2015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问题平台达1078家,其中跑路的占比为42.55%,停业的占29.79%。除了P2P外,各种打着“金融创新”的骗局也在增多。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也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显出其“庞氏骗局”原形,昆明市公安局已经正式对此立案。
8、境外消费热 消费升级呈现诸多不足
从买奢侈品到买马桶盖、买电饭煲,国人境外消费热情依然高涨。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自下半年起稳步回升,已连续4个月加快。消费“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令人惊奇,将为中国经济中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次预计将实现16%的增长,首次突破1.2亿,出境消费将达1.1万亿元。境外消费规模增大有多种成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价格的差价。但从大件高端商品被抢,到现在小件生活必需品也要抢,这其中呈现的不只是简单的价格问题,更折射出我国高端零售行业和产业界在应对“消费升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而要将“跨境消费”引导回流不应满足于增加消费,而应惠及整个产业链。从根本上讲,应该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走“精品工业”路线,使“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真正受到国内消费者认可。
9、险资频频举牌 “三道金牌”防范风险
临近年底,保险公司密集举牌上市公司,成为国内理财市场一道风景线。据统计,下半年以来共有10家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合计耗资逾千亿元,涉及30家上市公司。房地产、商业贸易板块是保险公司出击的重点对象。其中尤以“宝能增持万科,上演大股东控股权之争”而成为市场焦点,最后以万科与安邦保险联手结局。
在险资举牌的同时,市场担心,险资集中持股意味着未来资产的变现难度加大,需要长期的资金来源或者持续的保费流入才有可能维持正常经营,否则现金流将面临很大压力。由于激进型公司的保单期限通常在1~3年,这大大削弱保费增长的持续性,未来随着利率等因素的变化,流动性风险会逐渐加大。
监管层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已开始有所警觉。保监会连下“三道金牌”防范险资投资风险。
10、艺术品拍卖天价频出 收藏市场遇冷
2015年,内地艺术品市场仍有不少拍品创出亿元天价,比如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成交价2.79亿元,李可染的《井冈山》成交价1.265亿元,齐白石的《“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以1.15亿元成交等。而在海外市场,几位中国收藏大鳄也是一掷千金,刘益谦以1.704亿美元拍得意大利艺术家莫迪里阿尼的作品《沙发上的祼女》,王中军以2990万美元拍下了毕加索于1948年创作的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王健林则以2041万美元买下了莫奈佳作《睡莲池与玫瑰》。市场似乎很热闹,然而从总体来看,2015年内地艺术品拍卖却遭遇了最冷年,一般作品无人问津,市场两级分化加剧。
2015年开春以来就有北京、上海等地很多家中小拍卖行相继传出暂停拍卖、大拍卖行为节省成本开支准备缩减拍卖规模的利空消息,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为244亿元,同比下降27.2%,成交量同比下降40%,成交率同比下降12.89%。秋拍市场行情继续趋弱,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秋拍现当代艺术板块相比2014年同期明显调整,上拍量减少29%,总成交额下滑10%,市场在前两年趋弱的基础上继续下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