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岁男孩提起上学就发烧,在医院做了骨髓穿刺,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随后被确诊为抑郁;另一名寄宿的孩子,一到晚上就肚子疼,精神萎靡,不愿意和同学说话,也被确诊为抑郁。
“与成年人比较,很多孩子抑郁的表现形式不典型。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就是找理由不想上学、偷懒或是不听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何凡表示,成年人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更深刻,而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有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识别自己的情绪,可能表现为容易发脾气或各类躯体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心慌、胸闷、气短、憋闷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症状;头晕、头疼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躯体化症状去相关科室进行检查时,往往发现不了器质性的改变。
“事实上,大部分孩子在出现躯体化症状前,可能早已出现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也可能伴有情绪问题,如易怒、发脾气、不爱与父母沟通交流等。”何凡表示,这些情绪有时会被家长看成是青春期的叛逆。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过重的压力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长会存在误区,认为自己根本没有给孩子压力。”何凡举例介绍,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只要求孩子将学校课程学好即可,“这只能说家长没有给孩子附加的压力,而学校课程本身对于孩子可能就是一种压力。”
何凡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问题:
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如变懒、生活不规律、就知道玩手机、不学好、不尊重父母等。贴这种标签反映父母对孩子是不理解、不认可、不接纳的。孩子其实是非常需要父母、老师的认可和接纳的。只有接纳孩子,才能够帮助孩子。
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很多父母本身就很焦虑,甚至会认为自身的焦虑是孩子带来的,只要孩子好了自己也就好了。站在医生的角度来说,家庭环境这个微生态系统对孩子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要先放平自己的心态,才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问题。
帮助孩子合理管理生活
儿童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完善,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如玩手机这件事情,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协商、规划好什么时间段可以玩,可以玩多久,甚至落实到家庭协议上。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而且要从小做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