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想知道服用酸枣仁时的禁忌是什么,酸枣仁大便溏泻者须慎用。炒枣仁不宜多炒久存,否者会泛油变质,影响疗效。酸枣仁 防己 古籍记载药性相反,本站带来酸枣仁的禁忌。
酸枣仁禁忌
大便溏泻者须慎用。
炒枣仁不宜多炒久存,否者会泛油变质,影响疗效。
酸枣仁 防己 古籍记载药性相反
①偶见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现象和恶寒发热,关节疼痛,或口唇发麻、咽喉堵塞感、舌僵、流涎、四肢麻木、心律失常等反应。
②实邪郁火所致心神不安忌用。
③传统经验有嗜睡用生枣仁,难入眠者用炒枣仁之说。但实验结果难以确证。
酸枣仁
suanzaoren
安神、宁心安神、收汗、益肝、镇静、滋阴
别名:枣仁、山枣、炒枣核、酸枣核
性味:味甘酸,性平。
归经:归心、肝、胆、脾经。
适用体质:心肝血虚者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可益肝、滋阴、收汗、镇静、生津、宁心安神。
养肝,宁心:用于虚烦不眠、心烦意乱、肝火上行、肚脐及周边疼痛等。
安神助眠:睡眠质量不高或者失眠者多源于血不归脾,酸枣仁归心、脾二经,可以大补心血,血归脾而五脏安和,自然可以安然入睡。用于睡卧不安、神经衰弱、抑郁症、心惊胆悸、神智不守、易受惊、神情恍惚、健忘、头脑昏沉等症。
安五脏:据明代医学典籍《本草经疏》记载,酸枣仁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所以能够归脾;能补胆气,所以能够温胆;脾主四肢,所以四肢酸痛湿痹都是因为脾虚受邪之病;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都取决于胆。所以常食用酸枣仁可以安五脏。
敛汗生津:据清代医学典籍《本经逢原》记载,酸枣仁熟制则能收敛精液,敛汗生津;酸枣仁本酸而性收,甘润而性平,能散肝、胆二经之滞。用于多汗、盗汗等症。
1.养心安神(心神不宁证)用治心肝阴血亏虚之心悸,怔忡,健忘,不寐,多梦,眩晕等病证,常与当归、龙眼肉等配伍同用。若用治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常与知母、茯苓等同用,如酸枣仁汤;若心脾气血亏虚,惊悸不宁,体倦不寐者,可以本品与黄芪、当归等配伍共用,如归脾汤;若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悸不寐,健忘,梦遗者,又当与麦冬、远志等合用,如天王补心丹。本品为养心安神之要药。
2.收敛止汗(自汗,盗汗证)用治体虚自汗、盗汗,每与五味子、黄芪等同用。
酸枣仁主治
用于心肝血虚、虚烦不眠、眩晕、健忘、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尤多用于肝胆虚火引起的失眠。现代多用于神经衰弱、贫血、梦游症、不射精症、预防急性高原反应、更年期综合征、各种疼痛症、小儿惊风和低热不退等。
酸枣仁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主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尚含甾醇及三萜化合物、酸枣皂苷与多量维生素C。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压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并能协同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其水煎液及醇提取液还有抗惊厥、镇痛、降体温、降压作用。此外,还有降血脂、抗缺氧、抗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及兴奋子宫作用。
1.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具有安定作用,酸枣仁具有抗惊厥作用;酸枣仁具有镇痛降温作用。
2.酸枣仁具有降血压作用、强心作用、抗缺氧作用。
3.酸枣仁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对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4.酸枣仁可以降血脂。
5.酸枣仁5. g/kg单用或与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烫伤小鼠的存活率。
6.酸枣仁油可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酸枣仁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1. 酸枣树属落叶灌木,枝上带刺,叶呈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果实如大小不一,小如珍珠,大如葡萄,味酸甜。野生酸枣成丛莽。酸枣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耐碱、耐寒、耐旱、耐瘠薄,不耐涝,适应性强。无论山区、丘陵、平原,只要有扎根之处,都能生根、开花、结果。野生酸枣树喜阳,一般在陡峭的山坡上比较常见,酸枣树根能不断分蘖,繁殖很快,在干旱的丘陵和山区,是自然绿化的先锋树种。酸枣仁经济价值很高,被山区群众称为“山里的珍珠”。特别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如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干旱贫瘠地区发展种植。
2. 酸枣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鼠李科枣属植物。老枝褐色,幼枝绿色。枝上有两种刺,一为针形刺,长约2厘米,一为反曲刺,长约5毫米。叶互生;叶柄极短;托叶细长,针状;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主脉3条。花2~3朵簇生叶腋,小形,黄绿色;花梗极短1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小,5片,与萼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比花瓣稍长;花盘10浅裂;子房椭圆形,2室,埋于花盘中,花柱短,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1~1.4厘米,先端钝,熟时暗红色,有酸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3. 酸枣树全身是宝:枣仁是贵重药材;枣面可做清凉饮料;枣壳可做活性炭;枣花是最好的蜜源;酸枣枝干木质坚硬、耐磨,是制做农具的好材料。
4. 本植物的根皮(酸枣根皮)、棘刺(棘针)、叶(棘叶)、花(棘刺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