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颜就是不一样!虽然“武则天”这个角色是被演的“烂大街”的角色,据统计有30多个版本,但范冰冰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的逆天美照仍持续在微博上刷屏,范女神版“武则天”一时成为最热话题。而近日,风口浪尖上的《武媚娘传奇》竟暂时停播,更受到各方讨论,引来诸多猜想,湖南卫视官方微博“青春剧透社”给出的理由是:技术原因。但有网友爆料称,由于剧中女演员的“酥胸半露装”太香艳,从宫女到妃子的着装都尺度过大,因此导致《武媚娘》被停播。外界更传,湖南卫视的技术人员正通过技术手段将剧中所有暴露的胸部镜头都PS掉。
那么片中从宫女到贵妃奢华奔放的“露乳”唐代服饰,这是电视剧导演追求美感博眼球的需要呢,还是唐朝的服饰真的这么开放?
唐代着装最具突破的是“半臂”装和“袒胸”装
若要直接追溯唐朝女性着装,我们可以从邻国日本的服饰中得以佐证。在电影《艺妓回忆录》中,由章子怡饰演的艺妓小百合所展现的正是非常具有日式风格的和服。回顾历史可知,唐朝兴盛,甚得日本等邻国崇拜,纷纷效仿许多唐朝的文化礼仪服饰。基本上和服就是根据唐朝服饰进行本土化改良后的日本服饰。电影中,小百合身着色彩温柔,精致美好的和服,虽然没有袒胸露乳,但是高高昂起的脖子纤细出尘,佩戴的珠饰叮咚作响。由此可佐证唐朝服饰的精致奢华。
而唐代女性也确实很会穿衣服,她们讲求各种不同的服装式样和服饰搭配,上衣有小袖襦衣、宽袖衫,下衣有各式裙子。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半臂”装和“袒胸”装,这是当时最性感的女性服装。
半臂,通俗来说,是古代的短袖衫,又称半袖,是在汉魏时期“半袖”款式上改过来的,在当时是着装上的一种突破。其形制为对襟,袖不掩肘,长与腰齐。若与襦裙配套穿着,称为“半袖裙襦”,隋炀帝杨广后宫女性多穿这种半袖装。
唐代金衣蹙金绣半臂,法门寺文物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也。”这种穿着,在唐代考古中常有发现,在唐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上,都能看到着半袖装的女性。
比半袖更突破的则是“袒胸”装。这是一种在领口上进行大胆改革的时装,一改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的传统开口,加大开口尺度,将之剪裁成“袒领”,把近半酥胸暴露在外,丰乳半隐,欲隐又现。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曾被网友戏称为满城尽露“黄金乳”,其设计灵感不知是不是源于这种袒胸装?
《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袒胸装”早在初唐便已穿开了,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便有“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一说,倘若不是诗人亲眼看到雪白酥胸,能有这么写实的描写?此风尚到了李治(唐高宗)当皇帝后更为流行,女性“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女人胸部太露,毕竟与传统的审美观有冲突。为此,李治曾两次下令,要求臣民着装得体,由此可见当时的女性多么前卫和新潮。但是当时的“国母”、后来的大周皇帝武则天喜欢赶时髦,虽然“禁露”一时有效,但“旋又仍旧”。最后连女供养人都敢薄、透、露了。
而唐代整体的女性着装都随着当时大环境的宽容和更为开放的商贸往来发生了大的改变。唐代女性,特别是皇室和贵族女性多以半袖装和坦胸装为主。
在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中或者是唐朝的壁画上面,记载了许多古人出游的着装。从那些唐代的仕女画中,大都可以看出唐朝女性日常穿着的坦胸装都是非常轻盈飘逸的,衣袍宽大轻薄,大大解放了传统服饰对女性的束缚,使之充满活力,也非常符合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标准。从整个唐朝女性的着装来看,基本遵循的潮流是:由遮蔽而趋暴露(样式),由简单而趋复杂(花纹、妆饰),由简朴而趋奢华(服装风格),由清秀而趋丰腴(身材和体型)。
唐代女子为何钟爱露胸装?
而唐朝的女装为什么如此的大胆开放?唐朝女人又为什么喜欢这种“袒胸露乳”、“裙长曳地”的服饰文化呢?
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主要有三种组合变化,即襦裙装、胡服与女著男装。到了中晚唐以后,胡风渐弱,更多地恢复了汉族传统,经过改制的宽衣大袖的襦裙装又成为唐朝妇女的主要着装形式。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促使服饰文化并蓄古今、博采中外而出现了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使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成为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而身处其中的宫廷和上层社会妇女即贵族女性,除律令格式规定礼服之外的日常着装更是极富时代特色,引领女装潮流,出现了神秘高耸的帷帽、潇洒伶俐的胡服、轻巧坦露的薄纱衣裙等新奇大胆的装束。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广大妇女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所谓“笑不得露齿”,“行不得动裙”,“站不得依门”,“出门不得露面”等等都被奉为妇女必须恪守的清规戒律。但是,到了唐代,由于当时胡族习俗、异国文明、宗教文化与隋唐本土传统相互交流影响,多元文化的长期渗透形成了唐朝人兼容并蓄、平等开放的独特的社会心理。这使唐朝妇女,尤其是具有特权地位的贵族女性,能够生活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
唐代仕女画
在这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唐朝女子洋溢着艺术的激情,对自己的着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造。据有关史料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所谓胡帽,实即西域地区的浑脱帽,一般多用较厚的锦缎制成,也有用“乌羊毛”制成的,帽子的顶部略成尖形,周身织有花纹,有的还镶嵌各种珠宝。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安史乱后胡风减弱,又回归汉装传统,一些贵族女性骑马出行,使用一片纱网于额间为饰,整个面庞也基本坦露于外,名曰“透额罗”。唐代贵族女性这种大胆的尝试,逐渐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看清了自己本来真实而美丽的脸庞。从“出门遮面”到“外出露脸”,无疑是一次人之本性,即表现个体的存在,与礼教的抗争。在“外出露脸”的基础上,唐朝女人开始向更为开放的“袒胸露乳”的服饰文化冲击。
李唐皇室祖先起自西部边陲,具有浓厚的胡族血统。天生的异族血统和固有的胡人心态使李唐皇室对所谓的“华夷之辨”相对淡薄。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等唐朝帝王一生对胡人舞,柘枝舞、胡旋舞不能忘情,因此也创造了胡乐的鼎盛时代。胡乐本是西域胡人的乐舞,后来不仅乐曲舞姿传入中原,而且各国经常向唐廷进贡会跳此舞的女艺人,表演时舞人须戴一种虚顶的“织成蕃帽”,帽上缀有宝珠,时时闪烁发光,身穿窄袖的细毡胡衫,腰上系着佩有饰物的革带,足蹬软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柘枝妓》诗云:“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而且他在另一首《柘枝词》也说:“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这样一套装束,既是一种舞服,又是西域地区少数民族和友好国家的日常服装,具有浓郁的异族风情。
在当时以皇室文化的强大影响下,贵族女性从对胡舞的喜爱发展到对充满异域风情的胡服的模仿,从而使胡服在唐代迅速流行。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元稹的《法曲》诗描写道:“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城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新唐书?五行志一》中也说:“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后来西蜀美女花蕊夫人在《宫词》中写道:“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点出了这种胡服回鹘装的特点,即袖子、腰身窄小的翻领曳地长袍,颜色以暖色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多采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宽阔的织金锦花边。
女权意识的兴起使盛唐时期出现开放的着装现象
唐代仕女画
女权意识的兴起使盛唐时期出现了一种开放的着装现象,即女着男装。据《新唐书?五行志一》记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新唐书·李石传》也记载:“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此种风气后来波及民间,史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的古代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礼记·内则》早就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女子着男装被视为不守妇道,视为妖服,而唐代是古代社会的上升期,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文化,为人们追求生活享受创造了条件,女权意识也就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崛起,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一些贵族女性更是获得了与男性相当的政治权利,在唐代不仅出现了上官婉儿、皇后韦氏、太平公主等一系列宫廷女性弄权擅政的政治事件,而且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正是在女权意识崛起的特殊情况下才产生了如此开放的着装方式,反过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与兼容。因而女著男装宛如一枝出园的红杏,使本来已经色彩缤纷的唐代女装更加富有魅力,使整个唐代也为之鲜活起来了。
对丰腴肥美体态的欣赏影响了唐代女性着装
唐朝之前世人对女性纤丽含蓄之美有良好的评价,而唐人对人体自身的欣赏,更注重于写实,在纤细中包含饱满,从而使女性的曲线美突出了健康开放的特色,这种勇于发现和直言不讳地表现生活中一切美妙之处的胆略,使对女性美的欣赏成为流行于宫廷市井的风尚,由初唐稍嫌清秀的仕女到盛唐俏丽的女郎至中唐丰满甚至略显臃肿的贵妇,以丰满为美以开放为尚,成为唐人审美的特征。
唐代仕女
对丰腴肥美体态的欣赏,促使贵族女子服装在潇洒的胡服、男装之外,充分吸收初唐窄袖襦裙的特点产生了新式服装:大袖袒胸裙,它由大袖衫和高束腰的裙子组成,为袒胸贯头式,领子开得很底,不著内衣,胸乳半露于外,同时为了充分突出美丽丰腴的曲线,女性往往以轻纱为裙质地,其上绣团花,露肩裸背,从披纱中透出细腻的肌肤。男性对这种服装是肯定的和欣赏的,纷纷加以赞美,如方干《赠美人》:“粉胸半掩凝晴雪”;温庭均《女冠子》:“雪胸鸾镜里”;周濆《逢邻女》:“漫步罗裙半露胸”;李群玉《赠歌妓诗》:“胸前瑞雪灯斜照”;欧阳询《南阳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等,唐人在壁画、陶俑、雕塑中也把这种装束保存下来传之后世,穿过悠远的历史时空,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女性高贵典雅的美。
唐代女子在开放上衣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的下衣的形式。下衣即下裳,下裳为裙,当时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有诗曰:“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另一位诗人万楚五也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的诗句。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绮罗纤缕见肌肤”的露乳装,“红裙妒杀石榴花”的石榴裙,以娇奢、雅逸的情调和对柔软温腻、动人体态的勾勒,形象地再现了唐人的审美风尚和艺术情趣。唐代女子服饰,不仅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柔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