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是近期家长和孩子讨论较多的问题,孩子想报考的志愿家长不喜欢,如果家长篡改了孩子的高考志愿该不该被原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社交媒体上,“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的话题触发热议。话题主持人抛出例子是:高考十年后,当事人想起自己的高考志愿曾被母亲篡改的事儿,就觉得非常难受,感觉自己的人生轨迹被改变。其中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当事人的报考专业(法学和英语)被母亲篡改成更为常规的会计专业;其二,填报志愿的时候,当事人的母亲以跳楼威胁当事人改志愿。
说实话,如果当事人所谈到的问题是实情,那么即便“为你好”被赋予再多的温情和爱,也依旧难掩被扭曲的一面。要知道,即便我们可以将“其一”奉为朴素的“为你好”,但是对于“其二”而言,总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能接受。
虽然网上有戏言称:“这哪是爱,分明是违法。”但对于绝大多数人,也只能是耿耿于怀,很难直接把问题上纲上线。并且当事人的自述文章中也只是表现出难受和无奈的一面,并没有过多渲染母亲的不堪。
这种情况下,对于篡改高考志愿的“影响评估”就会陷入两种路径:路径一,绝对意义上的尊重问题,也就是父母该不该干涉孩子填报志愿的问题;路径二,承认篡改志愿的不妥当,但是在具体的“影响评估”上,会参照当下的个人处境。
就“路径一”来讲,属于理论上的涉入方式,就是以绝对的是非在看待问题。而对于路径二而言,属于折中的看待方式,也是较为理性的看待方式。毕竟从时间的尺度上看,过去的就永远过去,无论篡改志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据此主张,那么在看待“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的问题上,就不应该走向二选一的困境。因为对于人生的走向来讲,始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循此可以得出,“人生轨迹被改变”,“人生就要完蛋”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自怨自艾。
要知道在孩子正式进入社会之前,“父母替孩子作出选择”应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就生活的认知来讲,大多数时候都是基于经验主义出发的。可为何“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会成为热议话题,就在于高考志愿和人生处境被赋予很强的关联性。
可事实上从当下的就业的选择趋向来看,大学专业和日后就业一致的人并不多,并且很多人的工作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甚至跨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专业到底会不会固化人生,自然也就不再是个问题。
这样的推论如果成立,那么理解父母篡改志愿中朴素的“为你好”就可能更容易一些。当然这里的“理解”并非是“彻底理解”,而是作为伦理性的接纳。毕竟在处理好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之前,最应该处理好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因为这是人生最无法逾越的环节。
与此同时,“自己的选择”和“父母的选择”都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于此探讨“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的议题,就不如探讨我们要的是“绝对尊重”,还是“好的结果”,但在这两个问题上,似乎永远只能选边站。
因为对于理想化的探讨式家庭氛围,确实在生活中的比例不大,而最好的结果就是“不听我的,你自己看的办”。不得不承认家庭才是“道德绑架”的高发地带。所以有人戏称“这哪是爱,分明是违法”,多半也只是说说而已,很难具体落实下去。
要知道掰扯家庭琐碎都能上升到法理层面,基本上就意味着关系的坍塌。之所以这样强调,倒不是说家里发生的事情都是“家务事”,而是作为人的处境来讲,别总是在因果逻辑里打转,因为因果逻辑这东西,建立起来非常难。简而言之,好专业跟好就业都很难推导,更别说推导出好人生。
另外“自己的选择”就真的会无怨无悔吗?好像也不见得,只能是说站在“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层面上,必须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回到“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问题上,如果说一个人始终不能释怀,大概也是因为对当下的生活不满。
就以话题主持人抛出例子中的当事人来讲,他真要是如愿填报法学专业或英语专业,就一定会如愿以偿的抵达自己想要的人生境遇吗?这或许也并不乐观。当然他也没说现在过得好不好,只是把自己内心的牢骚逐一罗列出来。
不过对于类似的难过,我们还是要给予抚慰和支持。并且对于父母们而言,也要多去理解孩子的意愿。无论如何父母总会离开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所以控制孩子终究是徒劳的,总有一天线头会扯断,所有不如提前放手,让孩子们更好的做自己。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不该原谅父母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可圈可点教育资讯网。
相关推荐:
2021年北京有线电视实际用户612.5万,4K实际用户201.5万
B站2021年营收增长62%至194亿元,月活用户达2.72亿
声明:《父母篡改高考志愿 该不该原谅父母》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